2025年7月富源优配,下半年的开篇;在这一个月里的合资汽车有怎样的表现,德系车、日系车和美系车各自占有多大的份额呢?
有读者表示好奇,那就不妨来讲。
先看德系汽车数据:
大众汽车,145796辆,占比8.15%(7月零售销量占在售品牌份额,下同)
奥迪汽车,37600辆,占比2.10%
斯柯达汽车,1000辆,占比0.06%
宝马汽车,40883辆,占比2.29% 奔驰汽车,26653辆,占比1.49%属于大众汽车集团的捷达汽车属于较为特殊的自主合资品牌,不放在一起讨论。
7月份的德系汽车三大车企的五大品牌零售销量份额共计为14.09%。
相较于巅峰期的德系汽车显然是有差距的,巅峰期的德系汽车月销量所占份额可以轻松超过20%;所以德系汽车的压力显然是相当大的,不过就大众汽车和奥迪汽车两大品牌来看,其在电动化赛道上也已经着手全面发力,宝马汽车的表现也足够抢眼。
相信德系汽车不会轻易“败北。”
再看日系汽车数据:
丰田汽车,133930辆,占比7.49%日产汽车富源优配,51005辆,占比2.85%
英菲尼迪,100辆,占比0.01%(约数)
本田汽车,44251辆,占比2.47% 马自达汽车,6003辆,占比0.34%7月份的日系汽车四大车企、五大品牌的零售销量份额共计为13.16%。
日系汽车的市场份额曾经能做到与德系汽车比肩,现在也在伯仲之间;但是德系汽车有奥迪、奔驰和宝马三大豪华品牌,销量表现是相当抢眼的,目前依然是客观上的豪华汽车市场主导品牌。然而日系汽车里的本田讴歌已经退出,日产英菲尼迪无需评价,丰田旗下的雷克萨斯又以进口方式销售,销量无法放在一起讨论;日系汽车能依靠的主要是主流车和部分中端车,然而这块市场是自主品牌的强项!并且在国产新能源汽车逐步形成气候之后,日系中端汽车的市场份额难免会缩水。
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:
日系汽车的竞争压力要大于德系汽车;“两田一产”和马自达必须加速切换赛道,反之,其结果只能参考铃木汽车。
美系汽车同期数据如下:
通用,别克33668辆,占比1.88%
凯迪拉克,7574辆,占比0.42%
雪佛兰,504辆,占比0.03%
福特,10501辆,占比0.59%
林肯,2863辆,占比0.16%
特斯拉是独资企业,性质不同,数据不放在一起讨论。
7月份的美系汽车两大车企、五大品牌的零售销量份额仅为3.07%。
这就是美系合资汽车的现状,其市场占有率已经很难给予积极的评价;要知道特斯拉汽车同期销量也能达到40617辆(零售销量),批发销量为67886辆,通用、福特两大车企的合资车零售销量总和已经不比特斯拉高出多少,而特斯拉与其相比是典型的“新势力。”
是什么原因让美系汽车的吸引力打了折扣呢?
笔者认为主要因素有三点,其一是过早开启“以价换量”的竞争模式,对于品牌评价和信心而言难免会有影响;其二是美系车主攻高性能和操控,而这一点是最容易被国产新能源汽车超越的,并且后者的用车成本更低;其三则是放弃高性能机型、转向打造省油的燃油车或混动车,这样的转变使之失去了产品特性,甚至可以说是失去了产品灵魂,与日系汽车在其强势领域竞争是不理智的。
所以留给美系汽车的选择也并不多了,且基本与日系汽车相同。
那就是尽快切换赛道,走特斯拉的技术路线。
只有以带有性能优势的电驱动技术打造出中端车和主流车,依旧主打“高性能肌肉车”才能让美系车重新回到“三强阵营”里;并且不论是通用汽车还是福特汽车,其都绝对有必要引进标准美式车,比如大型车里的凯雷德、领航员和萨博班,以及皮卡车型里的F系列、索罗德和大公羊。
原因很简单,因为国产汽车主打电动和混动汽车,这两种车型都在以极快的速度“大型化;”想要冲击高端汽车市场的话,美系汽车必须拿出原本就很大的标准美式汽车,并且需要应用混动技术才能适应中国汽车市场。
能做到这几点的话,美系汽车还有机会。
富源优配
诚利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